芜湖恐龙模型出租雷龙有着鸟类一样的气囊,呼吸效率非常高,可以有效摄入氧气。
现时仍未知雷龙要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它的巨大体型。
但有可能雷龙是不断的进食,只有在让身体体温下降、饮水或除去寄生虫时才会停止。有揣测指出雷龙是站立睡觉的。它们可能是以其巨大体型及族群行为去吓阻掠食动物。
编辑
雷龙的尾巴是非常长及细,彷似一条鞭子。在1997年,一项就雷龙尾巴的电脑模拟发现,蜥脚下目恐龙的尾巴挥动时,可以发出200分贝以上的声响,可以与大炮发射的音量相比。
雷龙(Brontosaurus),曾被归入迷惑龙(学名Apatosaurus),是蜥脚下目梁龙科下的一个属,生活于侏罗纪的启莫里阶到提通阶之间,约1亿5000万年前。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动物之一,身长约20米,
雷龙有着长颈、及鞭状尾巴。与身体相比,头部相当小。牙齿成匙状,是草食性恐龙。前肢略短于后肢。它们的颈椎比梁龙较短、较重,而腿部骨头较梁龙的结实、较长,被认为是比梁龙更粗壮的恐龙。在正常的移动时,尾巴会离开地面。雷龙的前肢有一个大指爪,而后肢的前三个脚趾拥有趾爪。
雷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、奥克拉荷马州和犹他州,以及怀俄明州的BoneCabin采石场与Nine Mile采石场。但雷龙的头颅骨是在1975年被发现,足足比命名迟了一个世纪。莫里逊组发现的雷龙化石,来自于第2到第6地层带。名字来源
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北美洲丛林,午后时分,翼龙在树上歇着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林中时而传来几声昆虫的鸣叫。突然,传来“轰”、“轰”的声音,由远而近,越来越响,好像雷声一样沉重。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, 一碧如洗,毫无变天的迹象。晴天打雷,岂不是咄咄怪事。原来这不是天上的雷声,而是丛林里走出了一只大型蜥脚类恐龙。因其脚步沉重,声音巨大,每踏下一步,就发出一声“轰”响,好似雷鸣一般,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,叫做雷龙,意思是“打雷的蜥蜴”。